Goodbye, 2019

Goodbye, 2019

这是一篇 KSkun 的 2019 年终总结,以记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了 KSkun 在 2019 年的轨迹。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世界。

高考

2019 年的上半年,准确地说,6 月 8 日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是我在高中的最后半年。停课导致的能力低下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高三,2018 年和 2019 年的唯一区别是,2018 年的时候我还熬得住,而 2019 年,我撑不下去了。

论知识体系,我不认为停课对我的高中知识体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停课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但缺少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复训练,做题的速度和直觉是要远不如旁人的,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做题不快,作业又多,直接导致了我每天的作业几乎都在欠交。尽管我的策略是写不完就不写了,老师也都习惯并接受了,我自己还是因为这一点有一些压力,或者说不安。毕竟高考时还是需要速度的,这会速度起不来,高考的时候估计要命。

作业只用在学校的时间写,一般不带回家。在家主要是整理数理化生错题,进行汇总,如果还有时间则再做重写和反思的工作。这部分是相当耗时的,因为我的错题有点多,加上改错本来就是比做题费劲一些的。22 点下课,到家往往都要 22:40,再做一些轻微运动,吃点夜宵,做一些改错,很容易跨天到第二天 1 点去了。第二天又要 6 点左右起床。每个月这么熬 “166”,身体绝对吃不消。在我批判着这么做不科学,会把学生累坏的时候,自己先不行了。

其结果是,离高考最近的大约一个月,我上午的课几乎没有出勤过,完全睡过去了,怎么也起不来床。我想这大概是身体在抗议吧。总之睡得蛮爽的,后面精神也比熬着的时候好了不少。如果这能够改善我在高考的时候的状态,这也是值得的,当时的我是这么想的。但和旁人的差距一直是一个我没能卸下来的压力

5 月初,《明日方舟》开服。天天听周围的 wyx、zcr 等聊这个,刚开始几天还抗拒说我不玩游戏的,结果就真香了。记不住干员的名字的时候聊天真尴尬,不过美术真的很赞,游戏体验也不错。无论是作为放学后回家的放松方式,还是晚饭时的聊天谈资,《明日方舟》真的成为了高三时的一种很有效的减压方式。德克萨斯天下第一!

高三和 OI 依然保持着联系,偶尔组一组模拟题给学弟们写,补课的时候下楼到机房里看看他们写题,午晚饭时间偶遇谈起那些题目和娱乐的事情,算是 OI 带给我的额外的快乐。此外,退役 OIer 文化课交流群及其他的一些 OIer 圈子也是我这段时间经常水的地方。不过群确实水的比较多,有颓废的嫌疑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当上了管理,感谢大家这段时间支持我啦。

结果论而言,我的高考对于班主任对我的期望或我自己的预设目标来说都是不太行的。毕竟高三开学时信誓旦旦地说,再不济华科 CS 保底,结果考了个不太稳 CS 的分,果然还是太菜了。不过后面发生了很多好事,让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并不算太坏

暑假

为什么一个 block 就写了这么长呢?

暑假的开始是自招,我报名了交大、北航和浙大,最后因为时间冲突选择了交大和北航。交大先开始,因此早早地去了上海。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上海,闵行虽远,也不算太荒,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商业繁华区,因此其实城市化气息挺浓重的。上海最吸引我的特点就是城市化与有序,这两点在最初的这一次旅行便感受到了。

回到自招本身,数学物理两门的笔试让我只能爬,你对一个停课的人说要考数理,这等于判他死刑(当然这只是因为我菜,我不该找借口的),因此凉了。不过见到了 panda 大爷、M 晓、Antileaf 等人,还算开心。无所谓,本就对自招没报太大希望,结果如何都无所谓。因此赶紧去了北京考北航的。

可惜的是,北航依旧逃不开数物两门,只多了个面试环节。面试的老师对着我的自我介绍提问,自我介绍里着重突出的竞赛和工程并不是吹的,因此对答没什么大问题,反而是被问到了吹学校中的一段里“北航有丰富的资源”如何理解,让我难以回答。实话说,我真的不是那么了解各个学校的详细情况,对于华科而言,直至今日也还算了解了一点点。总之也凉了。

凉就凉呗,我爬还不行吗。于是高考出了个分,考的一般般,预料之中。头一铁,华科放第一,专业依次排开,剩下的总之填满就行了,没几下志愿就报完了,这倒是很容易的事。感觉报志愿花钱买指导有点智商税。

然后去了上海看 BML,实际上还干了好多其他的事情。《明日方舟》的线下联动、《游戏人生 零》引进补票、BML 的 VR 和 SP 两场与和沙雕网友的娱乐,真的是超级开心的回忆。后来我不但打 uno 上瘾,还专门去学了一下简单的日式应援,买的一根电光棒也留到了现在,后来还用了一次。我喜欢体验我喜欢的东西,体验未知,在这之后,我觉得我应该永远尝试体验未知,走出自己的 comfort zone,去参与到这个世界的各种事件里去BML 游记是写了的,可以看这里

可是从上海回十堰的火车上,我查到了我的录取信息。我没能录取到 CS 或网安,而是录取到了光电院。那种“保底也是个 HUST 的 CS”的自信,被现实击碎了。那种强烈的冲动不断鼓励我说,你需要转专业,你需要读 CS。火车上是很无聊的,因此有了深入思考这件事情以及向其他人征求意见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了一番挣扎与被说服的过程,我最终接受了一切的可能性,并决心直面当下,仅考虑当下我能做的选择,而不是沉浸于已经过去的失落。这成为了后来我的一条行事原则。

再后来,第一次出优敏思的差,去新疆做阮行止的 OI 助教。体验了一把新疆的生活,也是很开心的。菜好吃,学校有钱,Wahacer 好玩,阮行止牛逼,以及报销了的饭钱和机票,真的很棒。当然这里还是有一点私心,不过希望以后也能像阮行止这样熟练,我喜欢分享我所拥有的事物,尤其是知识,我希望可以带给更多人知识和乐趣,也尽力以更好的方式分享知识

暑假的主旋律是搞事情和玩,其中玩也算搞事情的一种吧。总之有了非常多的“第一次”体验,最后体验到了很多不寻常的事情,感谢这个故事里的所有人,至少让我留下了这么多快乐的回忆。

大学

“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听过北大招生组的老师讲解过一回,后来又听思修老师讲解过。现在来说,大学是学术科研与教学一体的学术机构,其重要性使我们在过去的 18 年里一直为了这个目标而做出相应的努力——是真的吗?

我不觉得。在过去的 18 年里,最后的几年我有了更强的掌握自己的人生的能力,我决心让我自己过得不一样,这才有了学习程序设计、写 Mod、学 OI……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而就结果来说,这些经历有的与高考并无关联,有的甚至可能会成为考大学的阻碍,但我依然不后悔,甚至可以说非常幸运能有这些经历。当然啦,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上了大学数月之后,在 12 月才仔细思考过的事情,至于前面这些经历,或许只是当时的一时冲动、一厢情愿而已。

总之我最终来了 HUST,上了大学,成为了大学生。但我光知道“大学”是什么,却不知道大学生意味着什么。进入校园之后,我开始探索后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军事训练,简称军训。大学的军训完全不同于高中那种浑水摸鱼的感觉,确实有点东西,有点累。不过其实质逃不过形式,教官都是一些好人,能饶人处且饶人。因此总的来说,军训并不是很累,反而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班上的人,接触到三位很棒的教官。教官因为各种原因决心成为军人,成为祖国安定与和平的卫士,我尊重和支持所有的军人。后来分别与两位海工大教官及其他同学聚餐,很开心。

军训的二十几天其实是空虚的,因为并没有在学习或创造些什么。慢慢地课也陆续开起来了,最开始我还是准点睡觉起床的好学生,上课也基本前排。后来也是受各种人、环境和自己的影响吧,翘课、不听之类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当然,念 ppt 的老师的课翘了是没什么所谓,微积分课不听其实还是有些愧疚的。一个学期下来,心里大概有了一个什么课该翘/不听而什么课有必要上一下/听一下的标准。这算是我认识到“大学生”的第一步吧。

参加了冰岩作坊的秋招,经过笔试面试实习和终面,最后成为了程序组的一名新人,当然还有同届的 zcy、xxh、xww 三位同学/学长。说起来认识 zcy 还是个巧合,当时在优敏思的内部群就聊起来了,还说如果我上了网安可以约寝室,就这么慢慢地熟了,现在还经常到 zcy 寝室去玩,zcy 和他的室友 pg、ysc、yh 都是很棒的人。回到冰岩,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大佬,程序组就包括 lyt(之前就认识啦)、wj、sfy、zn 四位学长。wj 给我们出了新人任务以及提供指导,后来专门谈了一次心,告诉我要多和身边的厉害的人交流;多反思自己;考试与成绩是有技巧解决的,所以不用浪费时间在收益不大的地方(巨佬学长言论,仅供参考,当然是存在水课的考试能水过去的)……等等,这些建议在之后我都逐步接受并付诸行动了,到目前为止的感觉还不错,感谢各位学长的帮助了。这算是我认识到“大学生”的第二步。当然一个学期的新人任务也让我认识了 HTTP 和 HTTP 服务器的开发(Go 语言 + gin + MongoDB),这是技术上的学习成果。

回到结果论的讨论里。军训后去考了实验班选拔考试(启明考试),无压力过了电信卓越班的笔试,面试甚至被老师称赞了,于是就这么进了信卓。回想起来,好在高中的一段时间跟着老师接触了一些一般水平之上的内容,才能通过考试。后来又过了托福班的考试,不过由于课表冲突没去。好在开课前就转了专业,电信的课比光电少多了,自由时间多了一些,才有办法做冰岩或者自己的事情。就结果来看,虽然没去成 CS 或者网安,但考进了信卓,和一些厉害的人同一个班,随机选择的寝室又分到了神仙学习人舍友,又认识了 zcy 这样很强的同学和 wj 这样能谈心的学长,这都是很好的结果。因此,那时无聊的自信或者自尊是毫无意义的,就算未能达成,命运的安排也不会差。我相信未来一定更好,因此,只需要看清现在,在现在能选择的选项中权衡即可。

关于人生的思考,是在 wj 学长问我“你觉得你读研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开始的。我只知道在实验班保研率为是 40%,这很香,而我想使用这个优惠。至于为什么,这个问题我确实没有思考过,也没能力思考——我甚至不知道我现在的专业可以做些什么。在仔细思考之前,我的观点是,眼界不必局限于加权这一单一的数字,也不必纠结于一时的得失高低,只要有想做的事情,认准了去做就好;如果现实不允许立即做相关的事情,也不必太懊悔,你心中有了目标,妥协一下现实再转而追求也无妨。但最终,我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说我动摇了。我想从事和(亚)文化(可以理解为泛 ACGN)相关的技术工作,由于之前有接触游戏的机会,游戏相关开发工作时我的首选。又由于目前希望读研,工作的事情大概需要先放一放,转而关注学术研究上的事情,最后一份游戏开发的工作可能会显得“屈就”了我。所以到底如何选择呢,目前,我在加权和开发都保有一定的进展,还是放在之后再说吧。学长说我在做无意义的操心,以后自然就会有答案的。确实,不妨先放下这个问题吧。这样的烦恼也是我认识“大学生”的一个方面。

虽然大学不是第一次让我有机会掌握自己的人生,但确是第一次让我有机会规划自己的财务,其结果,反正不是很好。由于爱吃喝的天性,我的饮食支出总是贴着上限;又由于买了一些必须品或不必须但想要的东西,加起来总是会超出最开始商量好的预算。自己的控制力真的很有限,控制到顿顿吃学一就能控制饮食开销了,却无法做到,大概我确实没什么自控的能力吧。但之后会努力更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账目,攒起钱做未来的“第一次”基金。此外,还广泛了解了信用产品的相关知识,用了若干次花呗和京东白条,又申请了 VISA 的信用卡(0 额度),有了许多金融的经验。掌握钱也是“大学生”的生活日常与任务之一呢。

有幸联系上了郑老师,成为了原 NOIP 现 CSP 竞赛的志愿者,留下了一些特别的体验感受。从接受测试的选手转变为帮助选手享受更好的测试环境的幕后人员,是很有意思的转变。不过最大的体验是,从后辈的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那种不服与失落完全就是我当时的复制,但是我所做出的选择需要巨大的投入与牺牲,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下注巨大的赌博,真的不推荐这样的做法。因此只能从 1 年后的我这一角度和他交流,分享我自己 1 年来的感受与变化。能帮到其他人排解内心的痛苦,能回到熟悉的考场,让竞赛变得更好,这一切都使我开心。CSP 的游记也写了,可以看这里

后记

现在是考试周,其实考试的体验并不好,也怪我这个学期后边的课并不是很认真对待,或者说学习的效率低下还没投入时间。看到大家都在写年终总结,感觉过去的 1 年里也发生了很多事,自己改变了许多,于是开了这个坑。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影响或者感受大概是,初步认识到了“大学生”意味着什么。自己已经是一个 18 岁的人了,也被赋予了管理自己的一切的自由,那么就需要细心的经营来承担起自由的责任。毕竟,人生是自己的,万万不可瞎搞。

在过去的 1 年里,创造出的这么多个故事里,所有相关的人或事都是我应该感谢的,我很幸运可以与大家创造出这些美好的回忆。也希望未来真的如我相信的那样变得更好,道路也明确起来,自己也变得更像一个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迷茫的时候能够摸清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向奇怪的势力妥协,落下一个遗憾。

已经这么晚了呢,各位新年快乐,晚安。

KSkun
2020 年 1 月 1 日



8 thoughts on “Goodbye, 201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